政府在佛山陶瓷业 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发布时间:2012-09-25 浏览量:2266

     业转移大潮和国际化大分工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佛山陶瓷业也未能幸免。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变幻,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优惠政策紧缩,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环保政策日趋严厉……这诸多因素为佛山陶瓷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似乎框定了一个较为严酷的外部环境。在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背景下,佛山陶瓷企业是没有任何退路可走的,节能化、品牌化、国际化、高端化的发展思路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政府应该如何找准其恰当的角色定位,推动佛山陶瓷业的科学发展呢?笔者认为,以下五个方面值得重视:

  第一,进一步提升佛山陶瓷企业的科技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佛山陶瓷业已经甩掉了“低、乱、差”的落后帽子,诸多陶瓷企业都开始充分认识到科技在陶瓷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换句话说,以科技进步来带动企业的发展,以优异的产品质量来吸引顾客,已经成为佛山陶瓷企业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佛山政府所需要着力做到的是,从更高层面上为企业搭建科技平台,提供公共的科技服务,以更好地推进企业的良性发展。2010年10月,佛山市政府与中科院签约了包括陶瓷业在内的6个行业的研发中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它标志着以传统产业为工业基础的佛山,正通过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配套,在科技力量的帮助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化、高端化转型。

  第二,进一步加强环保监管。佛山市的发展与佛山陶瓷业的发展可谓紧密相联。一方面,陶瓷产业为佛山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传统陶瓷行业是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消耗、运输量巨大的行业,佛山为此也付出了资源、能源、环境代价。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中国节能减排压力巨大、老百姓对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渴望之情十分强烈的背景下,传统的佛山陶瓷业发展之路已经到了尽头。地方政府需要扶持地方产业、尤其是支柱型产业的发展,但是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逆潮流而动的产业是没有前途的,也不是地方政府应该动用公共资源来支持的。恰恰相反,佛山政府有关部门对于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应该严厉执法,绝不姑息迁就;对那些负有社会责任的陶瓷企业大加嘉奖,推动陶瓷企业的产业升级。

  第三,进一步打造“泛陶瓷商业生态圈”。当今世界,地球日益变平,国际化开始渗入到每一个角落,单纯以生产制造为主的陶瓷企业在佛山的生存空间将会日益变窄。根据佛山的城市定位,陶瓷企业必须要在“泛陶瓷商业生态圈”中找到自己的利基之地,与相关企业既合作、又竞争,以求共同发展。这一“泛陶瓷商业生态圈”中既应该包括陶瓷原材料企业、陶瓷生产企业、陶瓷销售企业、陶瓷终端用户、陶瓷物流企业等纵向产业链企业,也应该包括陶瓷技术研发企业、陶瓷机电产品企业、陶瓷文化企业、陶瓷展会企业等横向相关企业。佛山政府需要以多种方式,引导佛山陶瓷走上以技术创新、总部经济、营销策划、文化信息、会展物流、为核心内容的新陶瓷产业格局,这将更适应佛山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

  第四,进一步利用佛山的陶瓷资源禀赋。佛山有得天独厚的陶瓷资源,有多年精心打造的产业集群,有积淀深厚的陶瓷文化,有敢闯敢干的管理精英,更有一批在陶瓷行业摸爬滚打数年的熟练工人。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切忌粗暴地将陶瓷业界定为落后产业,简单地一转了之。事实上,佛山的这些陶瓷资源禀赋不仅价值颇丰,而且稀缺难寻、难以替代,在别的地区看来也许都是宝贝。显然,把“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政府应该尽一切努力,挖掘这些陶瓷资源的可贵价值,坚持“佛山制造”不动摇,走出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第五,进一步改进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水平。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服务水平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佛山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但是,在笔者与佛山陶瓷企业家的接触中,总还是可以听到对政府部门办事作风、服务水平的种种褒贬。诚然,佛山分布着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家陶瓷制造企业和配套企业,它们与工商、税务、消防、质检、环保、卫生防疫、人事、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要想每一件事情都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些部门互相推诿、拖拉搪塞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一方政府,只有真正做到勤政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细胞,细胞的生存质量决定了机体能否健康发展。在当今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佛山陶瓷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路口,佛山政府应当顺势而为,为企业的持续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也为佛山市的科学发展铺平道路。

(作者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教授、管理学博士 陈宏辉 来源:《陶城报》)

上一则新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