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葛优贺岁片“过度开采”看陶瓷“过度消费”

发布时间:2012-09-25 浏览量:2350

     去年底开战的贺岁片中,《让子弹飞》、《赵氏孤儿》和《非诚勿扰2》赚足了眼球和票房。但不难发现,三部贺岁大片虽出自不同导演之手,主演却全是葛优。有人戏言,2011年的迎春戏,是“一个人的贺岁档”。有人惊呼,文化名人的频繁亮相,是一种“过度开采”和“过度消费”。其实,回眸我国陶瓷业多年来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过度消费”的现实。

  “过度消费”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指超出一定界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消费水平。第一,超越了本身现实的经济能力;第二,造成了财富的浪费,并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第三,满足了短时期享受,却阻碍了经济的长期和持续发展。

  陶瓷业的“过度消费”,也明显地存在上述特征。

  先说能力,陶瓷业的生产能力可谓惊人。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前11个月我国陶瓷砖总产量73.6246亿平方米,比2009年同期增长21.5%,这是2004年之后持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且这仅是对1084家规模以上陶瓷砖制造企业的数据统计。估计2010年全年的总产量将接近80亿平方米,占全球总产量的64%左右。生产总量、人均拥有量等指标远远高于西班牙、巴西、意大利、墨西哥等陶瓷砖生产制造消费大国的水平。

  其次说浪费,陶瓷业的能源消耗同样惊人。据测算,我国陶瓷业每年消耗的能源折合4000万吨标准煤,矿物原料消耗约2亿吨,陶瓷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部分陶瓷企业每年不仅消耗掉大量资源、能源,还造成了水、空气及环境污染。产品严重供大于求,争夺出口不惜价格战火频发,成本增高、价格走低,以致有人呼吁陶瓷业“不能再贱卖国土”。

  再说发展,陶瓷业的科学发展十分迫切。各地纷纷兴建陶瓷产区,稀释了有限的陶瓷生产资源,加重了产能过剩程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疯狂的低水平自我复制模式,让陶瓷业生产遍地开花,却花少果稀。节能减排的重压,国内外竞争要素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让陶瓷业的发展如履薄冰,而且“过度消费”影响到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资源枯竭势必会影响到陶瓷业未来的发展速度和进程。

  剖析陶瓷业的“过度消费”,从主动角度讲,出于做大做强的企业发展战略考虑,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10年间,陶瓷业无论从企业数量、产业规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膨胀式的发展战略,让陶瓷企业在产量叠加的大道上一路狂奔而来,却换来重复建设严重导致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节能减排压力日增,行业发展困境环生。从被动角度说,陶瓷企业往往被地方政府忽悠,浮躁的功能之心在各种诱惑之下,纷纷异地投资建厂,有的开花结果,有的有花无果,有的折戟沉沙。

  并不是把陶瓷企业做的遍地都是就安全了,也不是把行业做到世界最大就能成为强国。数量与质量永远都不会成为正比。陶瓷业的过度消费,已经暴露出种种有悖于科学发展的迹象,如果还是一味地推进简单数字的递增,放弃发展质量的提升,心浮气躁,薄积厚发,消费过度,那陶瓷行业的明天真就将成为一个岌岌可危的未知数了。

  过度消费,对陶瓷业而言,不是小问题,非短时间可解决的问题。但我们非常清楚这样一个现实:如果陶瓷业继续这样“过度消费”,后果将是什么。

  来源:《陶瓷资讯》(文/冀唐)

上一则新闻下一则新闻